“知识”与“知识”的联合——2019年第一期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5月21日上午 9点,由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与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2019年第1期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总第15期)在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举行。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副院长董新凯主持,主办方、协办方领导发表致辞。
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戚湧在致辞中表示: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是律师、学者、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今年4月25日,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与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论坛是双方共同建设和打造的知识产权案例研究与指导中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的合作,是“知识”与“知识”的合作,体现了以“知识”为核心,以协同为纽带,以创新为目标的特点,一是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律师事务所都以“知识”为自己的名称和字号,二是双方的合作内容以知识的研究、教学为内容。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是双方协同合作的纽带,是双方的优势将在这里有效结合和发挥,同学们在这里一定会有收获。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是双方创新的平台,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将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旭东表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是知识律师事务所和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同重视和着力打造的合作平台,是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形式。活动之所以取名知识产权律师论坛,主要是把律师面向实践问题的工作性质,解决问题的睿智、思辨性特点引入知识产权教学。通过论坛的活动,律师能够将实践中前沿的、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们加深对于知识产权理论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们的学习更有目标和方向;律师也可以通过论坛和学生、老师的探讨交流,进一步得到专业理论的提升,获得更深刻的思想启发。
江苏省发明协会会长杨学锦表示:“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是一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由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共同开办“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正可谓强强联合。通过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活动,有助于开拓学生认识视野、加深对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活动,有助于学者专家洞悉知识产权最生动、最富有变化、最前沿的实践热点,为知识产权的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和实践依据,为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内容和思路,促进新的学术成果的产生。通过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活动,有助于律师丰富认识知识产权实践问题的视角,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专业理论水平,有助于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有助于为社会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主题研讨环节由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锁福涛主持。研讨环节围绕“视觉中国事件的著作权问题研究”共分为4个主题,每个主题由两位嘉宾主讲。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商标品牌服务团队尚雅琼、李佳政律师分别从“视觉中国事件爆发对同类案件产生的影响”、“从律师实务角度看视觉中国事件的法律问题”两个方面,就议题一:“视觉中国事件介绍及法律影响”进行演讲。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学报》编辑部主任薛蓉蓉与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张莹分别从“从天文学研究角度谈黑洞照片成像原理及权利归属”“从法律角度谈黑洞照片是否受著作权保护”两个方面就议题二“黑洞图片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进行演讲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陈旭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刘佳分别从“打水印行为的证据效力分析”“水印行为的著作权意义分析以及影响”两个方面就议题三“视觉中国打水印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
律师、专利代理师樊云滨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院长助理梅术文分别从“倒签授权案件分析”“著作权商业化运营的正当性分析”两个方面就议题四“视觉中国式维权模式是否合法”进行演讲。
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嘉宾与主讲专家就黑洞图片的著作权属性,智力活动的形式等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思想的碰撞、学术的探讨,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知识所汪旭东主任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汪旭东主任对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老师、律师朋友及同学们表示感谢。指出,本次律师论坛探讨的重要议题极具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包括作品创作性质、署名规则、知识产权权利转移的诉权行使等问题。正是对实践问题的持续关注与讨论,才促使相关司法实践不断完善。期待知识产权律师论坛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把这一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越办越好。
主讲嘉宾简介:
尚雅琼: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商标品牌服务团队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目前兼任南京市律师协会青年知识产权律师沙龙秘书长,知识法讯社社长,在商品品牌等领域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李佳政: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商标品牌服务团队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擅长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侵权维权等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以及商标注册申请、转让和评审、异议案件等非诉讼业务。
薛蓉蓉:天文学博士,副编审;担任《天文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图书信息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理事。
张莹: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具有双证资质。张律师是理学学士、农学硕士,在生物、化学、材料、药学、机械领域的专利撰写及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商标注册、知识产权项目申报等知识产权事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陈旭: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具有双证资质。理学学士、法学学士、生物硕士学位,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专注知识产权综合法律服务,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诉讼经验。
刘佳: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目前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版权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思想库等多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担任研究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课题多项,在著作权法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樊云滨: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 、知识产权法律硕士。具有理工和法学的复合型背景。有丰富的知识产权诉讼经验。
梅术文: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国家知识产权青年联合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四批百名高层次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6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25项,出版独著4部,主编、参编各类著作、教材15部,共计200余万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收录30篇。研究成果(排序第二)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梅教授研究专长为著作权法、网络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在全国知识产权届具有广泛影响力。
知识产权律师论坛
知识产权律师论坛原是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内部业务学习的形式之一,其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由知识律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律师和专利代理人们进行自由争鸣、讨论,以此提高知识产权执业律师和专利代理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水平和能力,进而提升知识律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执业律师和专利代理人为社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实践证明,这种围绕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争鸣、集思广益的学习方式,形式活泼生动,不仅有效地开拓了认识视野、加深了对相关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且锻炼了律师思辨和阐述问题的能力,对于专业知识产权律师和专利代理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律师论坛的业务学习成果,把实践问题研讨与知识产权教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案例学习和以案释法的作用,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在建立全面合作的基础上,决定共同建设和打造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把知识产权律师论坛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针对知识产权热点、难点案例研讨引入教学环节,常态化进行,使其成为集业务学习交流、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为一体的平台,从而丰富和提高了知识产权律师论坛的功能。
知识产权律师论坛是以知识产权律师和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为主,面向知识产权律师界、理论界以及企业界的开放性、专业性、交互性专业论坛。
知识产权律师论坛的建设和常态化发展,受到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与保护协会、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江苏省发明协会、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他们作为论坛的协办方,全面支持论坛的建设和发展。